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
(共計119項)
序號 | 編號 | 類別 | 項目名稱 | 申報地區或單位 |
1 | Ⅰ-8 | 民間文學 | 吳癩子的傳說 | 江北區 |
2 | Ⅰ-9 | 廣陽民間故事 | 南岸區 | |
3 | Ⅰ-10 | 北碚民間故事 | 北碚區 | |
4 | Ⅰ-11 | 善 書 | 合川區 | |
5 | Ⅰ-12 | 大足石刻傳說 | 大足縣 | |
6 | Ⅰ-13 | 豐都縣民間故事 | 豐都縣 | |
7 | Ⅰ-14 | 石柱酒令 | 石柱縣 | |
8 | Ⅰ-15 | 巫山神女傳說 | 巫山縣 | |
9 | Ⅱ-39 | 傳統音樂 | 龍潭八牌鑼鼓 | 涪陵區 |
10 | Ⅱ-40 | 偏巖耍鑼鼓 | 北碚區 | |
11 | Ⅱ-41 | 華鎣高腔 | 渝北區 | |
12 | Ⅱ-42 | 跳石昆詞 | 巴南區 | |
13 | Ⅱ-43 | 七子鼓 | 合川區 | |
14 | Ⅱ-44 | 金佛山打鬧 | 南川區 | |
15 | Ⅱ-45 | 三角吹打 | 綦江縣 | |
16 | Ⅱ-46 | 大足薅秧山歌 | 大足縣 | |
17 | Ⅱ-47 | 大足陪歌 | 大足縣 | |
18 | Ⅱ-48 | 三人鑼鼓 | 城口縣 | |
19 | Ⅱ-49 | 梁平孝歌 | 梁平縣 | |
20 | Ⅱ-50 | 后坪山歌 | 武隆縣 | |
21 | Ⅱ-51 | 鴨平吹打 | 武隆縣 | |
22 | Ⅱ-52 | 仙女山耍鑼鼓 | 武隆縣 | |
23 | Ⅱ-53 | 鄧家背二哥號子 | 巫山縣 | |
24 | Ⅱ-54 | 巫山民歌 | 巫山縣 | |
25 | Ⅱ-55 | 木葉吹奏 | 酉陽縣 | |
26 | Ⅱ-56 | 三棒鼓 | 酉陽縣 | |
27 | Ⅱ-57 | 梅子山歌 | 彭水縣 | |
28 | Ⅱ-58 | 古 琴 | 渝中區 | |
29 | Ⅲ-19 | 傳統舞蹈 | 龍駒獅舞 | 萬州區 |
30 | Ⅲ-20 | 后壩獅舞 | 萬盛區 | |
31 | Ⅲ-21 | 雙橋獅舞 | 雙橋區 | |
32 | Ⅲ-22 | 小彩龍舞 | 江津區 | |
33 | Ⅲ-23 | 大足獅舞 | 大足縣 | |
34 | Ⅲ-24 | 中敖火龍 | 大足縣 | |
35 | Ⅲ-25 | 忠州矮人舞 | 忠縣 | |
36 | Ⅲ-26 | 瑞獸金獅 | 開縣 | |
37 | Ⅲ-27 | 梁平獅舞 | 梁平縣 | |
38 | Ⅲ-28 | 石柱板凳龍 | 石柱縣 | |
39 | Ⅳ-19 | 傳統戲劇 | 川 劇 | 九龍坡區 |
40 | Ⅳ-20 | 亞亞戲 | 云陽縣 | |
41 | Ⅴ-8 | 曲 藝 | 花 鼓 | 萬州區 |
42 | Ⅴ-9 | 荷 葉 | 長壽區 | |
43 | Ⅴ-10 | 金錢板 | 榮昌縣 | |
44 | Ⅴ-11 | 花鼓子 | 奉節縣 | |
45 | Ⅴ-12 | 四川盤子 | 重慶市曲藝團 | |
46 | Ⅵ-6 | 傳統體育、游藝與雜技 | 萬州逃遁術 | 萬州區 |
47 | Ⅵ-7 | 牙齒頂板凳 | 萬州區 | |
48 | Ⅵ-8 | 雙橋雜技 | 雙橋區 | |
49 | Ⅵ-9 | 渝北趙氏武術 | 渝北區 | |
50 | Ⅵ-10 | 江津況氏武術 | 江津區 | |
51 | Ⅵ-11 | 大足梅絲拳 | 大足縣 | |
52 | Ⅶ-6 | 傳統美術 | 萬州石雕 | 萬州區 |
53 | Ⅶ-7 | 大渡口亂針繡 | 大渡口區 | |
54 | Ⅶ-8 | 堰興剪紙 | 大渡口區 | |
55 | Ⅶ-9 | 九龍坡剪紙 | 九龍坡區 | |
56 | Ⅶ-10 | 江北蜀繡 | 江北區 | |
57 | Ⅶ-11 | 南山盆景技藝 | 南岸區 | |
58 | Ⅶ-12 | 北碚五谷糧食畫 | 北碚區 | |
59 | Ⅶ-13 | 北碚復興鎮農村線描畫 | 北碚區 | |
60 | Ⅶ-14 | 魚洞亂針繡 | 巴南區 | |
61 | Ⅶ-15 | 綦江農民版畫 | 綦江縣 | |
62 | Ⅶ-16 | 榮昌民間道教繪畫 | 榮昌縣 | |
63 | Ⅶ-17 | 忠州朽木蟲雕 | 忠 縣 | |
64 | Ⅶ-18 | 梁平竹雕 | 梁平縣 | |
65 | Ⅶ-19 | 大石竹編 | 墊江縣 | |
66 | Ⅶ-20 | 大寧河刺繡 | 巫溪縣 | |
67 | Ⅷ-46 | 傳統技藝 | 萬縣桐油手工壓榨技藝 | 萬州區 |
68 | Ⅷ-47 | 涪陵油醪糟傳統制作技藝 | 涪陵區 | |
69 | Ⅷ-48 | 吳抄手傳統技藝 | 渝中區 | |
70 | Ⅷ-49 | 華生園傳統糕點制作技藝 | 大渡口區 | |
71 | Ⅷ-50 | 熊鴨子傳統制作技藝 | 江北區 | |
72 | Ⅷ-51 | “白市驛板鴨”傳統制作技藝 | 九龍坡區 | |
73 | Ⅷ-52 | 偏巖唐門彩扎工藝 | 北碚區 | |
74 | Ⅷ-53 | 靜觀鎮竹麻編扎技藝 | 北碚區 | |
75 | Ⅷ-54 | 道竹蘆笙傳統制作技藝 | 萬盛區 | |
76 | Ⅷ-55 | 金橋嗩吶傳統制作技藝 | 萬盛區 | |
77 | Ⅷ-56 | 祝家山苗族服飾傳統制作技藝 | 萬盛區 | |
78 | Ⅷ-57 | 黔江珍珠蘭茶罐窨手工制作技藝 | 黔江區 | |
79 | Ⅷ-58 | 黔江斑鳩蛋樹葉綠豆腐制作技藝 | 黔江區 | |
80 | Ⅷ-59 | 長壽血豆腐制作工藝 | 長壽區 | |
81 | Ⅷ-60 | 江津醬油、醋釀造技藝 | 江津區 | |
82 | Ⅷ-61 | 江津燒酒釀造技藝 | 江津區 | |
83 | Ⅷ-62 |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 | 江津區 | |
84 | Ⅷ-63 | 青草壩蘿卜卷傳統手工技藝 | 合川區 | |
85 | Ⅷ-64 | 東溪腐乳釀造技藝 | 綦江縣 | |
86 | Ⅷ-65 | 榮昌鹵白鵝制作技藝 | 榮昌縣 | |
87 | Ⅷ-66 | 城口漆藝 | 城口縣 | |
88 | Ⅷ-67 | 仙家豆腐乳傳統制作技藝 | 豐都縣 | |
89 | Ⅷ-68 | 包鸞竹席傳統制作技藝 | 豐都縣 | |
90 | Ⅷ-69 | 忠州傳統制鹽技藝 | 忠 縣 | |
91 | Ⅷ-70 | 開縣“冰薄月餅”傳統制作技藝 | 開 縣 | |
92 | Ⅷ-71 | 三合水竹涼席傳統制作技藝 | 開 縣 | |
93 | Ⅷ-72 | 臨江油紙扇傳統制作技藝 | 開 縣 | |
94 | Ⅷ-73 | 云陽泥溪土法造紙技藝 | 云陽縣 | |
95 | Ⅷ-74 | 梁平張鴨子傳統制作技藝 | 梁平縣 | |
96 | Ⅷ-75 | 梁平土陶技藝 | 梁平縣 | |
97 | Ⅷ-76 | 羊角豆腐干傳統制作技藝 | 武隆縣 | |
98 | Ⅷ-77 | 石柱黃連傳統生產技藝 | 石柱縣 | |
99 | Ⅷ-78 | 竹園盬子雞傳統制作技藝 | 奉節縣 | |
100 | Ⅷ-79 | 夔梳傳統制作技藝 | 奉節縣 | |
101 | Ⅷ-80 | 奉節土火紙制作技藝 | 奉節縣 | |
102 | Ⅷ-81 | 奉節陰沉木雕刻技藝 | 奉節縣 | |
103 | Ⅷ-82 | 酉陽西蘭卡普傳統制作技藝 | 酉陽縣 | |
104 | Ⅷ-83 | 宜居鄉傳統制茶技藝 | 酉陽縣 | |
105 | Ⅷ-84 | 彭水青瓦燒制技藝 | 彭水縣 | |
106 | Ⅷ-85 | 彭水灰豆腐制作技藝 | 彭水縣 | |
107 | Ⅷ-86 | 彭水普子火藥制作技藝 | 彭水縣 | |
108 | Ⅸ-5 | 傳統醫藥 | 燕青門正骨療法 | 渝中區 |
109 | Ⅸ-6 | 邵氏燒燙傷消痕療法 | 江津區 | |
110 | Ⅸ-7 | 鹿角鎮民間蛇傷療法 | 彭水縣 | |
111 | Ⅹ-14 | 民 俗 | 廣陽龍舟會 | 南岸區 |
112 | Ⅹ-15 | 黑山請水習俗 | 萬盛區 | |
113 | Ⅹ-16 | 角角調 | 黔江區 | |
114 | Ⅹ-17 | 旱碼頭龍舟歌會 | 江津區 | |
115 | Ⅹ-18 | 清源宮廟會 | 江津區 | |
116 | Ⅹ-19 | 銅梁坐歌堂 | 銅梁縣 | |
117 | Ⅹ-20 | 樓子山迎春獅舞會 | 豐都縣 | |
118 | Ⅹ-21 | 鹽運民俗 | 石柱縣 | |
119 | Ⅹ-22 | 薅草儀式 | 石柱縣 |
來源:重慶市人民政府官網渝府發〔2011〕2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