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夜夜婷婷,欧美精品欧美,日韩精品视频免费专区在线播放,国模精品免费看久久久,www.亚洲自拍,天堂久久网,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

您的位置:  首頁 > 民族經濟 > 概況  > 詳細頁面

貴州少數民族村寨鯉魚村:“鯉魚躍龍門” 今朝更美好

來源:中國民族報 編輯整理:未沫 發布時間:2020年05月06日 瀏覽量:

 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,居住著漢、苗、布依等多個民族,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2.62%。鯉魚村依山而建,山中有林,林中有寨,村民臨溪而居,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。多年來,鯉魚村牢牢把握“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、共同繁榮發展”的主題,促進傳統的農耕經濟向以特色養殖為主的產業經濟轉變,村里的泥石路變成開闊平整的康莊道,家家戶戶通上了水、電,村里修建起民族文化廣場、風雨長廊和生態公園,村民的生活更加愜意,譜寫了百姓富、生態美的少數民族村寨發展新篇章。2019年,鯉魚村村民委員會被國務院表彰為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”。

   

 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,村民生活“節節高”

  走進鯉魚村,映入眼簾的是別具一格的民居建筑,青瓦白墻,鱗次櫛比。

  過去,村民修建新房需要小青瓦等陶制產品時,都得從重慶、湖南等地購買,加上運輸費用,一片瓦的單價超過2元。制作青瓦等陶制產品,對土質的要求極為嚴格,而鯉魚村的土壤富含多種微量元素,是燒制陶制品的好材料,因此,鯉魚村引進興仁市磐垚灰陶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灰陶廠項目,發展制陶特色產業。

  灰陶廠投入生產后,村民們購買青瓦的單價降低到每片2角,在極大節省建房成本的同時,也拓寬了增收渠道。“我家里有1畝地,一年種地收入不到3000元。到灰陶廠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,還能入股分紅,2018年我就分得5000元。”村民王安蕊說。

  吳啟科是鯉魚村的養蠶戶。2019年,已經在外闖蕩幾年的他,選擇從浙江辭職,回鄉養蠶。發現蠶吐絲的那天,吳啟科激動地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:“辛苦了20天,這一切很值得。”得益于村合作社帶領群眾發展種桑養蠶產業,形成了集種養產銷于一體的產業鏈條,吳啟科養殖的蠶蛹獲利頗豐,他也初次嘗到了返鄉創業的甜頭。

  “我們按照‘打一份工、創一份業、入一份股、分一份紅’的‘四個一’增收模式,大產業與小產業一起抓,能增收的都不落下。”鯉魚村黨支部書記楊建平說。村里引進金鯢公司,建成集水產養殖、休閑娛樂、特色餐飲等服務為一體的大鯢養殖基地,帶動周邊農戶養殖大鯢1000余條,實現經濟價值200萬余元;貴州苗西南飲品有限公司利用鯉魚長壽泉的優質水源,開發飲用天然礦泉水,年產值8000萬元,實現利稅600萬元;總投資5000萬元的灰陶制品生產線落地鯉魚村,解決當地就業100余人;爭取寧波幫扶項目資金200萬元,以村集體經濟形式發展蠶絲產業項目,傳承苗族種桑養蠶的傳統,形成以蠶絲為基礎,集種植、養殖、抽絲、紡織、印染、刺繡等為一體的產業鏈……今天的鯉魚村,用行動撕掉了貧窮落后的標簽,村民全年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080元,增加到2018年的8449元。

    

  推動文旅融合,拓寬群眾增收渠道

  整潔美觀的院落、鄉土氣息濃厚的磚瓦房、依溪而建的公園,這是鯉魚村給許多游客留下的印象。在當地一家開了10余年的布依農家樂里,老板岑萬川說,現在的鯉魚村鄉村旅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,生意紅紅火火,在旅游旺季,他家一個月收入能達到6萬元。

  近年來,鯉魚村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,深入挖掘民族民間傳統文化,大力推進鄉村旅游,發展休閑文旅產業,做大做強“八月八”苗族風情節,積極打造“和諧人家”“鯉魚龍門”等特色品牌,旅游業已成為帶動當地經濟增長、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。

  為了建設生態宜居的環境,助力文旅產業發展,鯉魚村建成埋地式污水收集氧化池、公廁、垃圾集中堆放站等,實施大橋河生態治理工程,打造集生態海綿城市理念與民族歷史文化為一體的鯉魚生態公園,依托青山綠水發展鄉村旅游。

  為了提升旅游品質,鯉魚村投入1.2億元資金打造民族風情村,建成生態公園、笙鼓廣場、蝴蝶廣場等文化項目,28個村民組實現了通組路硬化,安全飲水、供電覆蓋率均達100%;立體改造民居200余棟,危房改造770戶,對民族文化廣場、寨門廣場、民族博物館等文化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。

  鯉魚村2014年入選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,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,2018年共接待游客80余萬人次,累計實現群眾增收3000多萬元。

    

如今的鯉魚村,山清水秀,產業興旺。 羅國林攝

    

  深化創建工作,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

  鯉魚村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園,各民族都是一家人,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。在日常工作中,鯉魚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以黨員為骨干,以各民族群眾為主體,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營造和睦相處、和衷共濟、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。

  為了強化理論學習,提高思想認識,鯉魚村充分利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、新時代學習大講堂、遠程教育站點等平臺,不斷加強各族干部群眾對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的學習,以學促干,有力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開展。

  為切實提升工作能力,鯉魚村對全村113名黨員進行專項培訓,充分發揮“當家人”“領頭雁”的重要作用。村里還建立了信息服務平臺,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,并建立相關法律顧問、法律援助制度,切實維護各族群眾合法權益。

  “魚躍龍門,過而為龍。”現在的鯉魚村,特色產業興旺發達,文化旅游方興未艾,家家戶戶安居樂業, 正是鄉村告別貧窮、奔向富裕幸福,實現“鯉魚躍龍門”的真實寫照。

興仁市苗族“八月八”節慶活動在鯉魚村舉辦。 羅國林攝

  資料來源:中國民族報

 

上一篇:
下一篇: